试点现代学徒制,“师傅”从何处寻?
试点现代学徒制,“师傅”从何处寻?
现代职业教育的起源可追溯至延续数千年的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学徒制度。尽管工业革命爆发后,学徒制一度显得衰微,然而,它凭借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始终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职业种类的增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学徒制度遭到了广泛的审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平台,在荷兰、英国、丹麦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经历了一次“复兴”,并且被赋予了“现代”的标签,有时也被称为“现代学徒制”。
在推进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与探索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一个对学徒制质量至关重要的角色——现代师傅。自古以来试点现代学徒制,“师傅”从何处寻?,“名师出高徒”这一道理始终不变。伴随着现代学徒制的逐渐兴起与试点工作的逐步优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平台,作为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师傅”,与培养高质量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之间,始终存在着“源”与“流”的紧密联系。因而,聚焦现代师傅的研究,是现代学徒制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师傅,这一称谓在传统文化中与父母地位相当,备受尊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承载着崇高的地位。在学徒制度下,师傅与徒弟之间的关系,既是父子般的亲密,又是师徒间的深厚情谊,他们既是生产实践中的伙伴,也是精神传承中的纽带。即便学徒已经完成了学业,只要他们继续从事同一行业,通常都会以师徒之礼来尊敬师傅。学徒制的核心要义在于:温馨和睦的亲情关系、口授心传的教导以及卓越非凡的技艺。现代学徒制的回归,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这种文化精髓的深刻认同与吸收。
目前,职业院校能够从传统的学徒模式中汲取师徒间温馨和谐的互动,突破传统学校教育中对课时设置的严格限制。在学徒学习技艺的过程中,师傅既是导师也是朋友,这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另外,随着现代社会对高品质产品需求的增加,学徒制的教育作用重新得到了重视。师傅在对待产品时,应秉承精心打磨、力求卓越、追求至善至美的态度,这种态度与当代社会对高品质产品的追求相得益彰。恢复学徒制度,对手工艺人来说,可以制作出别具一格的高品质作品;对学徒而言,可以在实际操作的真实环境中掌握技艺;对市场消费者而言,能够满足他们对产品质量的个性化追求。
然而,当前现代学徒制中师傅的职责与作用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首先,现代师傅选拔标准的模糊性较为突出;其次,现代师傅的职业能力、资格认定以及等级划分的相关条例尚需进一步明确。再者,现代师傅的身份界定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企业中师傅的流失与变动不仅妨碍了稳固的师徒关系的建立,还可能导致技艺传承出现中断,对学徒在知识和技能学习上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现代师傅的角色具有泛化倾向。在指导徒弟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师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技艺传授的明确性和有效性。
当代师傅的显著优势在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对市场资讯的全面了解,以及将前沿理论有效转化为实际技术和产品的能力,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探讨我国本土化的现代学徒制时,对于现代师傅队伍的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实施分级的选拔机制。在现代学徒制度下,指导师傅们在选拔与推进过程中,需依据产业技能的不同层级逐步展开。首先,是达到大师级别的选拔,这一层次主要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技艺。这些技艺高超的行业佼佼者,亟需为他们建立大师工作室、企业工程师工作坊等平台,不仅能够传授技艺的精华,还能将现代化生产线难以承载的耐心执着、敬业精神以及谦逊自省的职业信仰代代相传。在第二个层面,则是培养少量的技术精英。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需依据各区域经济特色,对各行各业、各类产业形态的特定需求进行精准的能工巧匠型师傅选拔,特别是那些在区域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岗位实践特点突出、适宜于企业化培养模式、且拥有广阔职业发展潜力的行业试点现代学徒制,“师傅”从何处寻?,更是重点考虑的对象。此外,还有第三个培养层次,即通用专业层次,旨在批量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了声名显赫的“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计划”,规定每位师傅最多可指导6名学徒。师傅们会根据每位学徒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并亲自负责执行。到了2014年年底,该校已经聘请了450多位市级或以上的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平台,共招收了超过1520名在校学徒。
提升个人地位,巩固师生纽带。现代师傅身份难以确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待遇问题亟需得到妥善解决。在我国当前推行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中,涌现出一批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现代师傅,然而,由于带徒补贴的原因,他们往往不愿全力以赴传授技艺,甚至会在中途更换师傅,这种现象不仅阻碍了技艺的有序传承,也对学徒的长期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校企双方需明确界定师傅的报酬标准,同时确保师傅所负责的教学职责得到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带徒补贴。此外,校企双方还应将师傅在企业的实践经验及技术服务成果纳入教师业绩考核体系,并将其作为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关键参考。例如,依据2015年发布的《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烟台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期间,师傅们可领取带徒津贴;同时,学院根据学徒岗位的种类和数量,对合作企业进行相应的资金支持——即每接纳一名学徒,并经考核达到培养要求后,学院将给予企业5000元的补助,其中3000元作为师傅的奖励,另外2000元用于抵扣企业的水电和耗材等费用。
在我国现行的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现代师傅面临角色模糊的挑战,必须明确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责和义务,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师傅进行评估。我认为,首先,现代师傅应将提高学徒的业务操作和职业技能作为核心任务,亲自指导学徒掌握业务技能。再者,现代师傅需依据培养计划,协助学徒制定职业发展路径,推动其终身学习进程。此外,现代师傅还应定期参与知识更新培训。从知识体系的全面性来看,学校教师与师傅在培养学徒方面并非各自为政,这并不代表现代师傅可以忽视理论知识的掌握。现代师傅必须持续更新知识储备,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学徒。
探讨人才培养之根本——现代师傅角色,或许将推动我国本土化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施逐步提升。(作者:崔丽莉、陈明昆;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报》2015年3月1日第5版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