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文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6项工作重点一览
教育部发文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6项工作重点一览
近期,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该文件指出,国家将大力推广一种新型的现代学徒制教育部发文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6项工作重点一览,这种制度以政府为主导,行业深度参与,社会广泛支持,并强调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培养人才,旨在国家关键战略和地方主导产业的相关专业领域内全面实施。
具体有哪些内容?随教育小微一起看↓↓↓
工作重点有哪些?
各地需明确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步骤,并指导行业、企业及院校广泛参与学徒制培养,确保以下关键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招生招工一体化
校企合作制定并执行招生与用工计划,对招生录取及企业用工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推动招生与用工同步进行,实施先用工再招生或先招生再用工的策略,确立学徒既是企业员工又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双重角色,确保学徒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标准体系建设
依据专业配置与行业需求相协调、课程体系与职业规范相吻合、教学环节与生产环节相融合的原则,校企双方共同开发高品质的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规范、课程规范、实训设施建设规范等系列标准,并确保这些标准的实际应用。率先在现代学徒制专业中推行“学历证明加上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明”的认证制度试点。
(三)双导师团队建设
推广实施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负责教学与指导工作的双导师体系,由学校和企业分别设立兼职教师职位与学徒辅导职位,对双导师的选拔、培训、评估及激励措施进行优化,增强学校与企业间人员的相互聘用与资源共享、互相挂职锻炼、横向合作研发技术及专业建设,构建起一支专业与兼职相结合的双导师队伍。
(四)教学资源建设
充分利用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资源,校企双方发挥场所、设备、人员优势,合力研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备相应信息化资源。同时,及时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典型生产案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平台,构建起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体系。
(五)培养模式改革
秉持德才兼备、工学相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企业生产及学徒的实际工作与生活需求,实行灵活的学习时间安排和学分管理制度。实现教育培训与工学实践相结合、岗位交替培养,积极尝试“3+2”的培养模式,即每周三天在企业实习,两天在学校学习。致力于塑造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操守和工匠品质,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以及就业创业能力。
(六)管理机制建设
构建与现代学徒制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和运作体系。双方合作制定现代学徒制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并经学校党委审批。双方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费用,优化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体系,对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
如何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需将现代学徒制工作与执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增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健全由政府、行业、企业及职业学校共同参与的学徒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并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状况纳入省级和校级年度质量报告的核心内容。
(二)完成试点任务
各地需强化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辅导,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平台,对试点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审查,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年度检查和验收任务,力求试点任务以高标准的完成。教育部将委派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各地及试点单位提交的年度检查和验收材料进行复核,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地考察,及时反馈年度检查意见教育部发文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6项工作重点一览,并公布验收结果。有关年检和验收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三)推广典型经验
各地需强化现代学徒制的宣传与普及力度,设立专属平台,对外公布本地的扶持措施和成功案例。对于通过审核的试点机构,应不断深化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全面梳理并传播成功的工作经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管理平台,在其官方网站上开设专题栏目,定期更新试点成效,以此发挥良好的示范效应。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