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详细介绍药物过敏症状,尤其是药物过敏的早期症状,药物过敏有什么表现?得了药物过敏会怎样?
向您详细介绍药物过敏症状,尤其是药物过敏的早期症状,药物过敏有什么表现?得了药物过敏会怎样?
药物过敏症状
药物作用可能影响全身或局部多个系统和器官,涉及范围广泛,因此在本节中,我们将聚焦于一些典型的药疹案例以及少数特殊的药物反应类型。
1.变应性药疹
这种药疹类型在所有种类中占据首位,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依据其潜伏期、病情进展、皮疹特征以及最终恢复情况等因素,可以划分为超过十个不同的亚型,例如固定性红斑、猩红热样红斑、麻疹样红斑、荨麻疹样、多形红斑样、结节性红斑、玫瑰糠疹样、紫癜形以及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等。这些亚型之间存在着一些共性:
潜伏期通常为4至20天,平均大约7至8天。若个体已对某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再次使用该药物,通常在24小时内,平均约7至8小时,即可出现病症。病情最轻的,可能在短短数分钟内发作,而病情较重的,发病时间也不会超过72小时。
②多数起病突然,可先有畏寒,不适,发热等前驱症状;
③皮疹发生发展,除固定红斑外,照例呈泛发性和对称性分布;
常常伴随着程度不同的全身反应,轻微者可能表现不明显,而严重者则可能出现头痛、寒战、高热等症状。
⑤病程有一定自限性,轻者在一周左右,重者亦不超过一月;
除了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的预后较为严峻之外,其他类型的情况都相对乐观,接下来我将分别详细阐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亚型。
1).固定性红斑(固定疹)
药疹中此型尤为多见,其比例高达药疹总数的22%至44%。在我科909例药疹病例中,就有318例属于此类,占比达34.98%。此类药疹多由磺胺类药物引起,尤其是长效磺胺药物最为常见,其次是解热镇痛药、四环素类药物以及镇静水肿性斑片。这些斑片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明显。病情严重者,斑片上可能出现一至数个水疱或大疱,红斑数量不一,分布不均。它们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口唇、外生殖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由于摩擦,这些斑片常会引发糜烂。若药疹复发,通常会在原处再次发作,与前次留下的色素斑可能完全或部分重叠,且面积往往比上次更大,数量也更多。皮损区域可能会伴有瘙痒感日本治疗皮肤过敏的药,皮损广泛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红斑消退后,常会留下明显的紫褐色色素斑,这些色素斑可能多年不退。这种皮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少数不带紫色的水肿性红斑,消退较快,且可能不留痕迹。个别病例还可能伴有多形红斑样、荨麻疹样或麻疹样红斑。
2).猩红热样红斑
皮疹来得急促,常伴有寒战,体温升高至38℃以上,伴有头痛和全身不适等症状。起初,皮疹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红斑,从面部、颈部、躯干扩展至上肢,并在24小时内迅速遍布全身,分布均匀,呈现水肿状,鲜红色,按压后颜色可减退。随后,皮疹数量增加,面积扩大,相互融合,可能覆盖整个皮肤,外观类似猩红热,但患者通常状况良好,不伴有猩红热的其他症状。皮疹达到高峰后,红肿逐渐消退,随后出现大片脱皮现象。体温下降后,脱落的鳞屑逐渐变薄、变细、变少,呈现出类似糠秕的状态,皮肤逐渐恢复正常。整个病程通常不超过一个月,一般不会造成内脏损害。如果皮疹类似麻疹,则被称为玫瑰糠疹型药疹;其他情况可参照此例。
重症多形红斑,又称斯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
这是一种严重的大疱性多形红斑,除了皮肤上的损伤,眼睛、口腔以及外生殖器等部位也出现了严重的粘膜损伤,伴有明显的糜烂和渗出。患者常常会伴有寒战和高热,还可能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胸腔积液和肾脏损害。眼部损伤甚至可能导致失明。这种类型的药疹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症状群并非总是由药物引起的。
4).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药疹
1958年,我国首次发现此药疹类型,临床较为罕见,却极为严重。症状迅速发作,皮疹在2至3天内遍布全身,起初呈现鲜红或紫红色斑点,有时起初表现为多形红斑,随后数量增多、范围扩大,融合成棕红色的大片区域。严重病例中,粘膜亦受影响,患者几乎全身受累。大片皮肤上出现松弛的大疱向您详细介绍药物过敏症状,尤其是药物过敏的早期症状,药物过敏有什么表现?得了药物过敏会怎样?,形成众多平行、3至10厘米长的皱褶,可推动移动。表皮极为薄弱日本治疗皮肤过敏的药,轻轻摩擦即易破损,显示出明显的棘层松解。患者常伴有约40℃的高热,重症患者可能同时或先后影响胃、肠、肝、肾、心、脑等器官。曾有患者因该病去世,其鼻饲管壁上布满脱落的粘膜。病程具有一定自限性,皮疹通常在2至4周后开始消退。若出现严重并发症或重要脏器严重受损,或因治疗不当,患者可能在两周内死亡。
血液中白细胞的总体数量通常超过10×10^9个每升(即10000个每立方毫米),其中中性粒细胞的占比大约为80%,而嗜酸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则通常为0或极低。在重症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检查中,可以发现:
表皮明显变薄,棘层细胞数量减少至1至2层,甚至完全消失,细胞间及细胞内部出现水肿现象日本治疗皮肤过敏的药,真皮层呈现充血和水肿状态,伴有围绕血管的小圆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出现断裂和变形,口腔黏膜的病变与皮肤病变表现相似。
②淋巴结肿大,髓质增生,内皮粘膜增生肿大,皮质滤泡萎缩;
肝脏切片呈现黄红色交错,明显可见瘀血现象,伴随肝细胞肿胀,显微镜下观察到肝脏上叶中央有严重瘀血,剩余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及解体;肝实质与汇管区界限不分明,部分肝细胞边缘模糊,另有部分肝细胞坏死并溶解,已被机体吸收。
肾脏横切面呈现肿胀状态,其外膜向外翻转,显微镜下观察到血管出现充血现象,弯曲的管道有混浊肿大,皮质与间质之间有淋巴细胞和以单核细胞为主的灶性浸润。
脑灰质中的神经细胞表现出多种变性特征,而枕叶区域的神经细胞则呈现出类似水的变性状态,伴随肿胀现象,同时伴有卫星细胞的出现,基底核和小胶质细胞出现灶性增生。
⑥心肌有间质性水肿和弥漫性轻度不圆细胞浸润。
大疱性表皮坏松解形药疹与Lyell在1956年所描述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其特征为皮损类似烫伤,虽不必然伴有大疱,但局部疼痛感显著,内脏损害不明显,且易于复发。然而,也有观点认为这两种病症可能是同一种疾病。
2.其他类型药疹及药物反应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类型较多,兹择其要者分述如下:
1).全身剥脱性皮炎型
这种药疹属于较为严重的种类之一,其严重程度仅略逊于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在皮质类固醇未被广泛使用的年代,它的死亡率相当高。由于导致这种药疹的药物剂量通常较大,或者治疗周期较长,因此,在过敏反应的基础上,还可能伴有某些毒性反应。
此病症的显著特征包括:其潜伏期较长,通常超过20至20天;病程亦较长,通常持续至少一个月;整个病程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
在前期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皮肤症状,比如局限于胸部、腹部或大腿部位的对称性红斑,并伴有瘙痒感,有时还可能伴随发热。这些症状是警示信号,如果在此阶段立即停止用药,有可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发疹期间,疹子可能由面部缓慢蔓延至身体其他部位,亦可能表现为急性爆发。随后,疹子或快或慢地扩散至全身。在皮疹达到高峰期时,患者全身皮肤呈现鲜红色肿胀,面部尤其明显,伴有溢液和结痂现象。同时,患者常伴有畏寒和发热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脏、肾脏、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损害。此外,周围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普遍升高,通常在15*10^9至20*10^9个/升(即15000至20000个/立方毫米)之间。
剥脱期是本病的典型症状,此时皮疹的红肿逐渐减轻,随后皮肤开始出现鱼鳞般的脱落,形成大片鳞屑。这些鳞屑在早晨可能覆盖整个床单,使得手部皮肤像戴上了破旧的手套,足部皮肤则如同穿上了破损的袜子。这种脱落现象会反复发生,持续时间可能从一月至数月不等,同时头发和指甲也常常伴随脱落。
在恢复阶段,患者的皮肤会出现鱼鳞状的脱屑,随后逐渐转变为类似糠秕的状态,并最终逐渐消失,皮肤状况恢复正常。自使用皮质类固醇以来,病程得到了显著缩短,患者的预后状况也得到大幅改善。
2).短程锑剂皮炎型
在我国五十年代使用酒石酸锑钾进行静脉注射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期间,曾观察到一种轻微的毒性皮炎,其显著特征为:
疾病的发生率较高,通常在30%至40%之间,甚至有些病例的患病率可以攀升至60%至70%。
②潜伏期短,均在开始治疗后2~3日内发病;
③均在锑剂用量达到0.3g后发疹;
④夏季多见;
面部、颈部、手背及手指伸展面出现对称性皮疹,偶尔在胸腹部也有发现,其形态与痱子相似,分布密集但互不融合,炎症表现轻微,患者感到轻微瘙痒或灼热感,部分病例伴有发热等全身性症状。
病程通常具有自限性,即便患者未停用药物,皮疹也通常在3至5天内自行减退,并伴有类似糠秕的脱屑现象。
治疗过程中偶尔出现复发情况,但并未观察到并发症或后遗症的出现。化学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皮疹与正常皮肤中的锑含量并无显著区别(大约均为2.5μg/dl),而组织病理学上则呈现类似接触性皮炎的特征,不具有特异性。
3).乳头状增生型
多由长期使用左碘、溴剂等药物所致,其潜伏期通常延长约一个月,我们曾观察到两例病例,它们在全身性红斑型药疹的基础上,呈现出散在且不规则分布的、显著高出皮肤表面的、直径约为3至4厘米的蕈样乳头状增殖性肉芽肿,触感较为坚实,主要出现在躯干部位,经过对症治疗,这些症状逐渐减轻,整个病程大约持续三周。
4).红斑狼疮样反应
自60年代初期发现肼屈嗪可能导致类似红斑狼疮的反应以来,目前已有超过50种药物被发现能够引发此类症状,包括青霉素、普鲁卡因胺、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保泰松、甲基硫氧嘧啶、利血平、灭滴灵以及口服避孕药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上主要引起多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多浆膜炎、肺部症状、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肢端发绀以及皮疹等症状。与真正的红斑狼疮相比,本症的特点在于发热、管型尿、血尿以及氮质嗪引起的症状,且在症状消失后,实验室检测结果可能持续阳性数月甚至数年。
5).真菌病型反应
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往往导致人体内环境失衡和菌群紊乱,进而引发真菌感染,如白念珠菌、曲菌或皮肤癣菌感染。其中,白念珠菌和曲菌感染可能导致胃肠道、肺部或其他内脏器官的感染,且可能同时影响多个器官。在尸检中,发现生前曾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严重全身性真菌感染的情况并不罕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皮肤癣菌病患者,由于使用了这些药物,其癣病皮损范围扩大,治疗难度增加,即便治愈后也容易复发,给癣病的防治带来了挑战。
6).皮质类固醇型反应
若激素使用剂量偏高,持续时间较长,往往会导致多种不良后果,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死亡。其产生的副作用主要包括:
①继发性细菌或真菌感染:最多见;
②胃肠道:“类固醇溃疡”,甚至并发出血,穿孔;
③中枢神经系统:欣快,易激动,头晕向您详细介绍药物过敏症状,尤其是药物过敏的早期症状,药物过敏有什么表现?得了药物过敏会怎样?,头痛,失眠等;
④心血管系统:心悸,血压升高,血栓形成,心律不剂等;
内分泌系统涉及柯兴样症候群、骨质疏松、糖尿病、皮质功能减退以及儿童生长发育的抑制等多种病症。
⑥皮肤:痤疮,多毛,毛细血管扩张,瘀斑,皮肤萎缩等;
⑦眼:视力模糊,眼压增高,白内障及青光眼等。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