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题库及答案
2025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题库及答案
我国现行的宪法是在哪一年发布的呢?选项有:A.1954年,B.1975年,C.1978年,D.1982年。正确答案是D。进一步解释,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这部宪法。1954年标志着我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而1975年和1978年则见证了宪法的两次修订。宪法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力归属是()。A.公民B.人民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答案:B。进一步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归属于人民。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规定在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中得到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则构成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框架。我国宪法明确指出,国家推崇(),弘扬对祖国、人民、劳动、科学以及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选项包括:A.社会主义道德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D.社会主义民主意识。正确答案为B。进一步解析,依据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国家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鼓励人们秉持爱国、爱民、敬业、崇科、尚社的崇高品德。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个体,均被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根据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这一身份的认定明确无误。6.在我国,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严禁采取任何形式对公民进行侵犯。A.煽动恶意、捏造事实和恶意中伤他人B.提出批评、发出警示和实施惩处C.强制缴纳罚金、实施拘役和执行逮捕D.进行审问、提起诉讼和进行审判答案:A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我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形式对公民的侮辱、诽谤和恶意指控都是被严格禁止的。8.我国公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我国公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有履行这一义务的责任。我国的国家机构在运作上遵循的是()。A.民主集中制B.首长负责制C.分工协作制D.议行合一制答案:A解析:依据宪法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组织和工作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每一届任期是五年。根据我国宪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的规定,这一任期长度得以明确。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成员不得兼任国家其他职务。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第六十五条第四款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成员不得兼任包括国家行政机构、监督机构、司法审判机构和检察机构在内的任何国家机关的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亦称中央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同时也是最高国家行政机构。根据《宪法》第八十五条的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并担任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角色。1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统领全国军事事务。A.武装力量B.陆军C.海军D.空军答案:A解析:依据我国《宪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统领全国范围内的武装力量。15.在地方层面,人民代表大会构成了()。A.权力B.行政C.监察D.审判答案:A解析:根据《宪法》第九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地方的国家权力机构。16.民族自治区域设有自治机构,这些机构包括自治区、自治州以及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选项A正确。依据我国宪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上述自治机关得以设立。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审判机构。A.审判B.监察C.行政D.法律监督答案:A解析:根据《宪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被定位为最高审判机关。18.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A.法律监督B.审判C.监察D.行政答案:A解析:《宪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我国人民检察院承担着国家的法律监督职责。每年的国家宪法日定在()。A.10月1日B.11月30日C.12月4日D.12月10日答案为C。解析:在2014年11月1日,经过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的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确立为“国家宪法日”。宪法的修订需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或由超过三分之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名提出;此修订案需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获得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同意票方得通过。宪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明文规定,宪法的修订需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超过五分之一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同时,修订案需在全国人大中以三分之二以上的全体代表票数获得通过。宪法的基本原则涵盖了以下四个方面:人民主权原则,即国家权力归属于人民;基本人权原则,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法治原则2025中小学生法治知识测试,主张国家治理应以法律为准绳;权力制约原则,用以防止权力被滥用。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我国宪法的基石。我国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包括:A.享有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地位;B.拥有政治权利和自由,这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以及言论自由等;C.宗教信仰自由,确保公民在宗教信仰上的权利得到保障;D.人身自由权利,保障公民的身体和人格不受侵犯。3.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保障国家整体统一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恪守宪法及法律法规,捍卫国家安全、尊严及利益,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兵役义务及加入民兵队伍,这些是确保国家安定、遵循法治、履行公民义务及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条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承担着多项关键职能,包括对宪法的修订、对宪法执行情况的监督、制定与修订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等方面的基本法律,以及选举国家主席和副主席等要职。5.国务院的职权包括()。依据宪法及法律条文,国务院有权确立行政举措,出台行政规章,颁布决议与指令;同时,它还负责向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提交提案;此外,国务院还承担着指导和协调经济活动、城乡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同时,它也负责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领域的各项工作。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包括()。民族自治机关拥有权力,可制定自治性法规和特别条例,独立负责地方经济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及体育等领域的管理,并在国务院的授权下,组建负责地方治安的公安力量。8.根据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对()造成损害。在行使个人自由与权利时,公民需遵守相应约束,不得侵害A.国家利益、B.社会利益、C.集体利益或D.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与权利,从而维护社会公正与秩序。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以下选项属于此类:()。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以及宗教信仰的自由,均为公民至关重要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彰显了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宗教信仰的自由是一项独立的公民权利,而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则构成了公民的监督权。我国推崇的核心价值观念,其具体内容涵盖以下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维度,具体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1.以下关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2025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题库及答案,构成了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与准则,它拥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代表着“母法”的地位,而普通法律则相应地被称为“子法”。此外,宪法的制定与修订过程相较于普通法律,要求更为严苛。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时,承担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执行的任务;同时,负责制定和修订除全国人大直接制定的法律之外的其他法律;在闭会期间,还需审查并批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及国家预算执行中必要进行的部分调整方案;此外,还有权决定特赦事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策,()。国家主席依据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负责执行公布法律法规、任命或免除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等职务、颁发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或战争状态以及发出动员令等关键职责。1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包括()。A.履行本级别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策,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与指令,制定行政措施,发布决策与指令;B.指导并管理所辖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各项工作;C.对所辖各工作部门的不当指令、指示以及下级人民政府的不当决策、指令进行修改或取消;D.遵循法律规定,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任免、培训、考核与奖惩。以下列举的均为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休息权以及获得物质帮助权。而受教育权则兼具权利和义务的双重属性,主要反映了公民在文化和教育领域的权益。关于判断题,宪法确实是国家的基本法律2025中小学生法治知识测试,享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宪法明确了国家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部分,其法律地位至高无上,作为其他法律制定的基石,其制定与修订的过程亦更为严谨。公民有权选择放弃某些权利,同样,对于义务,公民也享有放弃的权力。然而,与权利不同2025中小学生法治知识测试,义务是公民对国家及社会应承担的职责,必须得到履行,不可随意舍弃。全国人大代表在各类人大会议中的发言与投票,不会受到法律制裁。此举旨在确保人大代表能够充分行使其代表职责,在会议中无拘无束地发表观点并作出决策,从而更好地完成其工作任务。国务院的运作遵循总理负责制。根据宪法第八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国务院的领导和管理实行总理负责制。国务院的工作在总理的领导下进行,总理对国务院的整体运作承担全面责任。民族自治区域的自治机构有权根据该地区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特性,制定相应的自治法规和特别条例。这些法规和条例的制定旨在确保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7.我国公民享有表达意见、出版作品、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的合法权益。宪法第三十五条明确指出,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这些权利和自由是公民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同时,国家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依据法律规定,有权对公民的私有财产进行征收或征用,并确保给予相应的补偿。宪法第十三条第三款明确指出,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国家有权依据法律对公民的私人财产进行征用或征收,并确保相应的补偿措施得以实施。至于宪法的修订,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且需获得超过半数代表的支持。而关于宪法的修正,必须得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代表的同意,并非仅仅过半数即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同时也是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它们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承担职责,并向上级汇报工作。国旗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与标识,五星红旗作为我国的国旗,其鲜艳的红色寓意着革命的胜利,五颗闪耀的五角星及其紧密的排列,象征着在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的革命精神。《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国的国歌,这首歌曲由田汉创作歌词,聂耳谱曲,它诞生于我们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岁月,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其中心图案为被五星环绕的天安门,周围环绕着象征农民阶级的谷穗与象征工人阶级的齿轮。这一图案设计充分展现了我国的国家特性,其中天安门寓意着民族精神,谷穗代表着农民阶层,齿轮则代表着工人阶层。我国的首都为北京,这座城市不仅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的枢纽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价值。5.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享有不受侵害的权利。依据宪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此权利得以保障,确保了公民的财产权益不受损害。6.国家致力于推广理想、道德、文化教育,以及纪律和法制教育,并在城乡不同区域内的群众中制定并执行各类守则和公约,以此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涵盖了思想道德以及教育科学文化的建设2025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题库及答案,它通过多样化的途径传播相关知识并确立规范,旨在推动社会的文明发展。父母对未成年的子女负有抚养和教育的责任,而成年子女则有义务赡养和扶助他们的父母。这一规定是法律对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明确,同时也反映了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将公有制作为主导,同时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在分配领域,则坚持按劳分配作为核心,并兼容多种分配形式。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旨在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并保障社会公平。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级监察机关,即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重要监察机构。它们负责对所有掌握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实施监察,对职务违法行为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并致力于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10.国家公职人员在正式任职时,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宪法宣誓机制能够显著提升宪法的威严,强化公职人员对宪法的认识,并激发他们忠诚于并捍卫宪法的决心。五、简答题一、为何称宪法为国家的基本法?答:首先,宪法确立了国家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原则和制度;其次,宪法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具有根本性的规范作用。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