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 "做中学" 理论解析,经验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为经验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引。它强调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来获取知识,在教育实践路径中有着独特且关键的作用。
“做中学”理论认为,儿童是在自身的活动中获取经验并逐渐成长的。教育不应是知识的简单灌输,而应让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去行动、去探索。比如在科学课上,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而不是仅仅记住科学概念。当学生动手搭建电路,通过一次次尝试,观察灯泡的亮灭,他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电流、电阻等知识,这种基于实践的经验远比单纯的书本学习要深刻得多。

在经验主义教育实践路径中,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实践情境。学校可以设置各类实践课程,像木工、陶艺等手工课程。学生在制作木工制品时,需要思考木材的特性、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设计和构建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空间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在陶艺制作中,学生感受泥土的质地,通过揉、捏、塑形等动作,将自己的创意赋予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物体的形态、质感有了更真切的体验,这种体验丰富了他们的感知经验,而这些经验又会进一步促进他们对艺术、材料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在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项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分工、共同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当学生在实践中出现错误或偏差时,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从失败的经验中学习,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策略。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不断积累实践经验,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
经验主义教育还注重实践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知识的价值。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计算家庭每月的水电费支出,通过统计数据、分析费用变化等,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运算,还明白了数学在日常生活理财中的重要性。在语文学习中,组织学生进行社区采访活动,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去与不同的人交流,收集信息,然后整理成报告。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语文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生活中沟通交流的工具。
经验主义教育实践路径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实践活动中要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给予更多发挥空间;对于对科学探究感兴趣的学生,安排更具挑战性的科学实验项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实践,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积累独特的经验,促进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
基于杜威“做中学”理论的经验主义教育实践路径,通过创设实践情境、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紧密联系生活以及关注个体差异等多方面的努力,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